本文转自:劳动午报
根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与中国老年大学协会2024年发布的《我国老年大学发展状况调查报告》,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不再满足于“老有所养”,而是开始追求“老有所乐”和“老有所为”。想要获得老年大学的上学名额并不容易。中国老年大学协会会长刁海峰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,当前老年大学供给与需求差距显著,难以满足老年群体学习需求。(6月27日 新华网)
老年大学之所以备受青睐,根源在于其精准契合了老年人的多元需求。现在,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追求“老有所乐”和“老有所为”,老年大学成为他们实现自我价值、丰富精神世界的重要平台。在这里,老年人既能学习新知识、掌握新技能,又能拓展社交圈子,满足情感交流需求,其受欢迎程度自然不言而喻。同时,为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,老年大学在课程设置上不断拓展多元化。从传统舞蹈、声乐到人工智能应用、咖啡品评与制作等新兴课程,丰富多样的选择令人眼前一亮。
破解老年教育供需不平衡的难题,需要多方协同努力。国家层面,应出台更多支持政策,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老年大学,形成公办与民办错位发展的良好格局。市场主体方面,应积极探索“老年大学+”的新业态,如“康养学游”模式,将学习、交流、休闲、健身、娱乐与养老有机结合,满足老年群体的复合型需求。同时,民办机构要注重提升课程质量和师资水平,与公办老年大学加强合作,实现资源共享、优势互补。
推进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,还需从顶层设计上进行改革。应将社区老年大学建设纳入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,稳步推进基础设施更新,完善老年教育人才培养机制,配备先进设备,为老年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。
老年大学“一课难求”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,也是推动老年教育进步的新契机。只有政府、市场、社会共同努力,才能破解供需不均这一难题,让更多老年人享受到优质、丰富的老年教育资源,实现“老有所学、老有所乐、老有所为”的美好愿景。
□王琦
恒汇证券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