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文/观察者网 邓军 编辑/赵乾坤】
尽管洲际酒店集团的全球客房数已突破百万间,然而,美国和中国等关键市场的收入压力不容忽视。
根据洲际酒店集团8月8日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财报数据,其每间可售房收入(RevPAR)同比增长1.8%,低于2024年同期的3.2%。分区域来看,美洲区市场的RevPAR同比增长1.4%;欧洲、中东、亚太及非洲区市场同比增长4.1%;大中华区市场同比下降3.2%。
杭州钱江新城洲际酒店视觉中国
8月8日,观察者网就“洲际酒店大中华区将如何平衡市场规模增长和单店盈利能力”以及“将采取哪些经营策略应对RevPAR持续下降”等问题联系了洲际酒店集团。截至发文,洲际酒店集团方面尚未进一步作出回复。
关键市场面临挑战
洲际酒店集团2025年上半年财报数据显示,集团总收入约25.19亿美元,同比增长8%;经营利润约6.23亿美元,同比增长19%。
展开剩余77%从住宿行业指标来看,2025年上半年,洲际酒店全球酒店的RevPAR同比增长1.8%,其中第一季度RevPAR同比增长3.3%、第二季度RevPAR同比增长0.3%;平均每日房价(ADR)增长1.4%,入住率增长0.3个百分点。
洲际酒店集团的财报指出,中美市场的下滑部分抵消了2025年上半年全球其他市场的韧性增长。
其中,美国市场RevPAR一季度同比增长1.2%,二季度同比下降0.9%。大中华区市场上半年RevPAR一季度同比下降3.5%,二季度同比下降3%,其中一线城市RevPAR同比下降1.1%,二三线城市同比下降6%。
洲际酒店集团CFO Michael Glover在财报电话会议上透露,大中华区市场RevPAR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,是较低的商务和团体需求,以及国际出境休闲旅游的增加。
国际旅游行业媒体“旅行与旅游世界”(Travel And Tour World)分析认为,部分关键市场面临的挑战,折射出全球旅游及酒店业的普遍趋势——通胀、贸易关税等持续存在的担忧影响了消费者的行为,导致他们在旅游支出方面更加谨慎。
一位不便具名的资深酒店收益管理专家对观察者网表示,酒店供给增加、出境游需求分流、商务需求下降、消费者更注重旅游性价比等多重因素,共同造成了这一现象。
亟需权衡扩张速度与盈利能力
洲际酒店集团于1975年进入中国,历经50年发展,已在中国布局13个品牌。截至2025年上半年,洲际酒店大中华区开业及在建酒店总数超过1400家,几乎覆盖所有一线和新一线城市。
此外,截至2025年1月,希尔顿在华开业酒店数量突破800家,覆盖27个城市。截至2025年3月,万豪在中国开业运营的酒店达到600家,旗下30多个品牌分布于中国120多个城市。
从表面数据看,国际酒店集团在中国的扩张速度惊人,新开门店、引入品牌、签约数量的数据表现亮眼。然而,高速扩张之下,市场饱和的隐忧日益显现——连锁化率提升,市场竞争白热化,供给持续增长,但需求增速未能同步跟上。
中国饭店协会发布的《2025中国酒店集团及品牌发展报告》显示,截至2024年12月31日,我国住宿业设施总数约为57万家,客房总规模约1927万间,其中酒店业设施近35万家,客房总数1764万间,连续三年增长且已超越2018年、2019年的峰值水平。
与此同时,自2024年以来,中国市场RevPAR同比出现下滑,几乎是洲际酒店等各大国际酒店集团的共同现象。
例如,2024年,洲际酒店大中华区RevPAR同比下降4.8%,万豪酒店大中华区RevPAR下降2.3%,希尔顿中国市场整体RevPAR下降约5%,凯悦酒店集团中国区RevPAR下降0.1%。
此外,在品质日益成为竞争焦点的当下,市场认可度持续攀升的本土酒店品牌,也对国际品牌构成显著压力。
有业内专家认为,本土品牌凭借对国内消费者文化偏好、生活习惯及审美趋势的深刻洞察,能够更精准地响应需求。尤为关键的是,本土酒店在迈向中高端的过程中,有效融合了突出的性价比、智能化转型与定制化服务,实现了差异化竞争与市场地位的快速提升。
上述不便具名的资深酒店收益管理专家表示,为了应对中国市场的挑战,国际酒店巨头不得不采取以价换量、薄利多销的策略倾向。一方面是平均客房单价(ADR)的下降与入住率的提升,一方面是门店数量飙升与RevPAR下行,利润被不断稀释。国际酒店集团的扩张速度与盈利能力,成为亟需权衡的关键问题。
对行业发展要有充分预期
展望2025年下半年,洲际酒店集团CEO Elie Maalouf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,集团仍然对大中华区的长期结构性增长动力充满信心,其信心源于技术创新、中产阶层壮大带来的持续商务与休闲旅游需求,以及中国相对较低的人均酒店渗透率。
希尔顿酒店集团高层则预计,中国区RevPAR在2025年下半年有望实现低个位数的增长。
申万宏源证券分析指出,各大酒店集团,尤其是奢华酒店集团在门店数量上展开竞争,长远看将形成供大于求的行业格局,不利于酒店业的长期稳定发展。建议国内外酒店集团着力提升存量酒店的运营效率,从而稳固自有品牌的市场根基。
上述不便具名的资深酒店收益管理专家表示,在现行的经济周期内,国内中高端酒店数量急剧增加。建议酒店加盟商在投资前应审慎开展市场调研,并对行业发展趋势有足够充分的预期。
浩华管理顾问公司副董事刘桂彤分析指出,国际酒店集团若无法对中国市场的快速变化做出敏捷响应,将面临来自本土品牌的激烈竞争压力。此外,国际酒店集团还需强化数字化投入以降低运营成本、提升运营效率,从而为中国投资人和业主创造更大价值。
发布于:上海市恒汇证券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